师法大德,传承有道

2015年7月23日,云门农禅夏令营的同学们迎来了第二天的学习。上午8点10分,云门寺方丈明向大和尚给营员们作了一个题为“虚云老和尚《参禅要旨》对禅修的指导”的讲座。

明向大和尚以其恩师佛源禅师早年与虚云老和尚的合影作为引子,拉近了我们与老和尚的距离,紧接着介绍虚云老和尚的生平事迹。虚老一生,坚持苦行长达百余年,以一身兼承禅门五宗,建寺八十多座,重兴六大祖庭(云南祝圣寺、华亭寺、广东南华寺、云门寺、福建涌泉寺、江西云居山真如寺),剃度出家弟子一千多人,摄化皈依弟子上百万,极力护持佛教传统清规不受冲击和改变,为佛教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是举世公认的近代禅门泰斗、佛教领袖。我们所熟知的宣化上人、本焕长老、佛源老和尚、一诚长老、绍云长老等都是虚老法嗣弟子。对《参禅要旨》的学习对我们的禅修有积极的指导意义,更令我们对佛法生起崇敬与信心。 

明向大和尚在授课

万缘放下,一念不生——参禅的先决条件

明向大和尚从参禅的目的入手推向参禅的先决条件,抽丝剥茧般娓娓道来。参禅的目的,在明心见性;就是要去掉自心的污染,实见自性的面目。自性就是如来智慧德相。如来智慧德相,为诸佛众生所同具,无二无别。若离了妄想执着,就证得自己的如来智慧德相,就是佛,否则就是众生。

“自性”有着独立的主宰性,不依赖任何条件可以存在。恰恰相反的是,万物的本性是空性,因为一切都是因缘和合而生的结果,不能凭空独立而存在,正如我们的出生出来父母的姻缘,还需要个体本身的业力具有生死轮回的造作,故抱怨父母为什么把自己带到这个世界上来的想法是不明白万法本性为空性的结果,没有看到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因缘和合的现象,进而错误执着实在不变、独立主宰的我,不明“五蕴皆空”,在我见里“颠倒”,不能觉悟。佛陀在菩提树下证得最大的秘密就是众生平等智慧具足,但是否能见“缘起性空”,区分了快乐自在的人与痛苦迷失的人。只为你我从无量劫来,迷沦生死,染污久了,不能当下顿脱妄想,实见本性,所以要参禅。因此参禅的先决条件,就是除妄想。

妄想如何除法?释迎牟尼佛说的很多,最简单的莫如大和尚引用《楞严经》中“歇即菩提”一个“歇”字。禅宗由达摩祖师传来东土,到六祖后禅风广播,震烁古今,但达摩祖师和六祖开示学人最紧要的话,莫若“屏息诸缘,一念不生”。屏息诸缘,就是万缘放下,所以“万缘放下,一念不生”这两句话,实在是参禅的先决条件。

        先行办道,参禅有法——用功的入门方法

明向大和尚分四个方面来给我们讲述了《参禅要旨》中办道的四个先决条件。

其一是深信因果。无论什么人,尤其想用功办道的人,先要深信因果。若不信因果,妄作胡为,不要说办道不成功,三涂少他不了。古德云:“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故种善因结善果,种恶因结恶果,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乃必然的道理。明了深陷苦的原因,创造得到乐的条件,便可以离苦得乐了。

       其二是严持戒律。戒是无上菩提之本,因戒才可以生定,因定才可以发慧。若不持戒而修行,无有是处。《楞严经·四种清净明诲》告诉我们,不持戒而修三昧者,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亦落邪魔外道,可知道持戒的重要。持戒的人,龙天拥护,外魔敬畏;破戒的人,鬼言大贼,扫其足迹。

      其三是坚固信心。佛家说的“信心”不是来源于对做一件事情极有把握,而是来源于对因果戒律的信仰。“信为道元功德母”(《华严经》)。无论作什么事,没有信心,是作不好的。我们要了生脱死,尤其要一个坚固信心。

      其四是决定行门。信心既具,便要择定一个法门来修持,切不可朝秦暮楚。不论念佛也好,持咒也好,参禅也好,总要认定一门,蓦直干去,永不退悔。今天不成功,明天一样干;今年不成功,明年一样干;今世不成功,来世一样干。沩山老人所谓:“生生若能不退,佛阶决定可期。”

在参禅方法上,大和尚和我们讲解了坐禅调养身心的方法。跏趺坐时,境界很多,说之不了的情况,不要去执着它,便碍不到你。俗所谓“见怪不怪,其怪自败”。在用功下手的具体方法上,是认识宾主。 大和尚讲诉楞严会上憍陈那尊者说“客尘”二字,正是我们初心用功下手处。常住的主人,本不跟客人或来或往。喻常住的自性,本不随妄想忽生忽灭。尘质自摇动,本碍不着澄寂的虚空。喻妄想自生灭,本碍不着如如不动的自性。初心人先认清了“主”和“客” ,自不为妄想迁流。进步明白了“空”和“尘” ,妄想自不能为碍。参禅方法注意“话头与疑情”。所谓话头,即是一念未生之际;一念才生,已成话尾。这一念未生之际,叫作不生、不掉举、不昏沉、不着静、不落空,叫做不灭。时时刻刻,单单的的,一念回光返照,这“不生不灭” ,就叫作“看话头”,或“照顾话头”。“疑情”是看话头的拐杖。大和尚以我们生活中的语言来进行比喻,发疑情提醒自己照顾话头,正如有了压力才有动力。或问:“观音菩萨的反闻闻自性,怎见得是参禅?”接着刚才的“照顾话头”,来说,“闻”和“照”没有两样。我们要知道,所谓照顾话头,所谓反闻自性,绝对不是用眼睛来看,也不是用耳朵来听。若用眼睛来看,或耳朵来听,便是循声逐色,被物所转,叫作顺流。若单单的的一念在“不生不灭”中,不去循声逐色,就叫作逆流,叫作照顾话头,也叫作反闻自性。参禅最要生死心切,和发长远心。“若生死心不切,则疑情不发,功夫做不上。若没有长远心,则一曝十寒,功夫不成片。只要有个长远切心,真疑便发。真疑发时,尘劳烦恼不息而自息,时节一到,自然水到渠成。”

       讲座内容结束时已是上午10点20分,大和尚留出了二十分钟与营员们互动交流。一词一句,一呼一吸间,我们都能感受到大和尚对高僧大德的无限尊敬与感恩,他对著作中深入浅出结合实际的讲解让我们从文字般若的缝隙中升华到了心的境地,被他对佛法真谛的内化与追寻,被他弘法的长远广大之心所感动。正如讲座的开始,他鼓励我们的那样,从这一刻起,亲近善知识,种下善因,走在各自的朝圣路上。

营员提问

Written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