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传递的是一种幸福的生活方式

上午八点多,我们有幸请来了中国人民大学佛学院哲学院的惟善法师,为我们夏令营营员带来了一场生动的讲座。整个课程持续了两个半小时,中间一次十分钟休息,然而,生动精彩的授课内容,另许多营员们在课间休息期间极为积极地向法师请教问题。课后因为时间原因,营员们得紧接着赶去过堂,才无奈结束。

    惟善法师从主题幸福生活的四个方面着手,为我们娓娓道来佛教与幸福生活方式的关系。

课间积极讨论

一、生活方式定义和类别

首先从生活方式的定义切入。生活方式,制约着社会的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发展以及个人情趣、爱好、价值取向等?法师并不这么认为。在法师观点中,生活方式更多的是典型地体现了个人或群体的生活方式、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接着,法师也给我们介绍了一下生活方式的分类,比如按照质量分类,可以从健康和幸福与否的角度看待等。

二、佛教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

我们知道了生活方式的简单定义,那么佛教是什么呢?法师所言,佛教是教育、是哲学、心理学、是宗教、佛教也是非宗教非哲学,在南传佛教的普遍观点中,佛教is a way of life

    佛教与其他宗教所区别的独特之处就是,佛教没有创世主。在所有的宗教创始人中,佛是唯一不以非人自居的导师,他自承是一位单纯的人。而相对比其他的宗教的教主,或以神灵自居,或是神的各种化身,或者自命受了圣灵的感动。佛不但只是人类中的一员,而且他也从不自称曾受任何神灵或是外力的感应。他将他自己的觉悟、成就以及造诣,完全归功于人的努力和才智。故言之,人能成佛,但不变成上帝。人是自己的主宰,人要成为自己的皈依。在我们生活中,信仰党和佛这不是矛盾的,因为这是我们内心自己的选择。我们要记得习大大说过的不忘初心,然而有的人嘴里高喊着要为党和人民服务,但心里却把鬼神当作是自己的信仰,因为做着贪污腐败的事情,以期求得救赎和安慰。物欲和精神是幸福的两只翅膀,缺一不可,物欲过大,容易导致幸福的生活失去平衡。我们只有平衡好两者,才能利用好两只翅膀从而拥有幸福生活。

佛教是什么?在这里,我们可以得出佛教的总的纲要,那就是行善止恶修心,具体而言,即为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法师还特别指示说,后面两句,意义深长,可细细评味。

三、传递幸福的核心内容

传递幸福的核心内容,可分为五个内容。第一,在于明白生命的意义,生命难得,每个人都是非独立的个体,六道之中,人身也是最为可贵的,但是,我们也要明白死亡如搬家,死亡并不可怕,即使虚云老和尚圆寂了多年,但也依然活在我们的言语间,活在我们的内心。法师还提到有,正因为生命难得可贵,我们要学会对自己负责,真正对自己负责,在于能够做到走后做好安排,不应引起纷争。

第二,要有正确的信仰。“得见众沙门,适时论信仰,自制净生活”。然后,法师还给我们详细解释了一下正信和迷信的区别,正心,能让人感到开心和快乐,获得无上的幸福感,而迷信,却会使人痛苦和难过,陷入艰难境地。所以,邪信,不如不信。

第三,我们要有正确的观念。法师先解释了一下五蕴和中道。五蕴包括身体和精神,身体为色,即为五种器官,五种对象,精神是心与心所,包括受、想、行、识。中道就是八正道,区别于断灭论和宿命论两个极端,法师还解释了一下因缘果报,这辈子我们遇见任何挫折或是苦难,我们不能只是简单埋怨归咎于前世造的业,因为我们这辈子的遇见,是前世和今生合起来的业障。法师还给我们还给我们详细解释了一下无常。常,为固定不变,无常会给我们带来爱恨别离,会给我们带来生老病死,会给我们带来痛苦。但也正是因为无常,我们才能够长大,我们才能获得知识和智慧,我们才能成佛,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

第四,该做与不该做。不该做的有杀、盗、邪淫,《吉祥经》中所言,“严持诸禁戒,邪行须禁止”。该做的有护生、布施、正业、正命,“从业要无害,布施好品德,帮助众亲眷,行为无瑕疵,美德坚不移”。然后,法师还简单从交友(勿近愚痴人,应与智者交)、敬德(尊敬有德者,往昔有德行)、择居(居住适宜处)、学习(多闻工艺精,及时闻教法)、孝爱等方面为我们详细解释什么该做与不该做。

第五,该吃与不该吃。该穿与不该穿。杀生只是我们决不能做,我们要有着一颗慈悲之心。不吃肉,不穿皮制品,这是我们对自然生命存有的一种悲悯之心和保护。

四、幸福的阶层和终极目标。断一分烦恼证一份菩提

五、结论——劝行。“依此行持者,无往而不胜,一切处得福,是为最吉祥”

最后,在时间的要求下,我们很愉快也很收益的结束了这次的讲课,法师还给我们推荐了一些圣典,多读常读,以给人生带来智慧。

附法师推荐圣典:

《吉祥经》

《法句经》

《六祖坛经》

《心经》

《金刚经》

《罗罗法师:佛陀的启示/佛法》

《毗耶达法师:南传佛教基本教义》(佛陀的古道)

《印顺法治:佛法概论》

《郭良鋆:佛陀与原始佛教思想》

本文来源于互联网:佛教传递的是一种幸福的生活方式

Written by